企业动态 返回主页

禹州的红薯家族

发布者:中原名片 发布时间:2019-01-21

       作为一名地道的禹州人,自儿时起,红薯及其制品就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印象中,对红薯类食物并无特殊情感,直至高中毕业,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求学,才真正发觉平日里再正常不过的红薯,竟让我产生了丝丝的不舍。
       大学所在的城市是甘肃兰州,寝室6人,除我之外,他们都是甘肃本地人。甘肃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实则为同一物。每次寝室聚餐,室友们必点的一道菜为"酸菜粉条肉"。当然,这里的粉条是土豆粉。
       大学上了四年,这道菜也吃了四年。当时一直想不通,明明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为何室友们如此偏爱,直到毕业回到禹州,回味了地道的禹州焖子、粉条等红薯制品才明白,原来吸引大家,让室友们为此而执拗的并非菜品本身,而是源自记忆中家乡的味道。

禹州的红薯家族

       红薯作为一种高产且适应性极强的粮食作物,同禹州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历史上多次饥荒年代禹州人民都是靠红薯填饱了肚子。聪明智慧的禹州人又对红薯进行了深加工,生产出来的粉芡、粉条、焖子等食品也成了当今禹州的代表性食物。"红薯家族"以其传统而又多样化的形式同家乡人的胃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禹州的红薯家族

       红薯淀粉,俗称粉芡、粉面。将鲜红薯清洗、粉碎、筛分、除沙、沉淀、脱水、晾干之后变成了粉芡。临近春节,禹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就是"出油",何为"出油"?就是将各种荤素食材用五香粉腌制好,再裹上粉芡,放入油锅进行烹炸。比如,我们都喜欢吃的油炸小酥肉、油炸豆腐丸子、油炸小黄鱼等,这些食材全都离不开粉芡这层外衣,食材经过粉芡的保护,营养成分不流失,吃起来酥软可口,香而不腻。正是有了粉芡的装饰,家家户户过春节才更有年味!

禹州的红薯家族

         红薯粉条,可谓是禹州的一张精品名片。其生产制作过程较为严格,必须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架上一口大锅,将水烧至似开非开的程度,再将粉芡勾兑,均匀搅拌至糊状,然后放至漏瓢(一种专门制作粉条的工具)之中,用力抖落下进热锅里,捞出之后迅速放入冷水里,最后再用竹竿将粉条摊开串起进行晾晒。红薯粉条简直是一种百搭食材,无论炖煮、还是凉拌,都成为了禹州人餐桌上的美味。在寒冷的冬季里,吃上一口热乎乎的粉条萝卜炖肉,粉条细滑而筋道,肉香而不腻,想想就觉得是一种享受!也正是这种传统的味道,才能使人们在寒冬腊月里感受到来自美食的慰藉。

禹州的红薯家族

       禹州焖子,粉芡和粉条的完美融合体。先将粉条放入热水中煮软,取出之后加入葱末、姜末、十三香、生抽、酱油、盐,然后放入粉芡,用手抓匀。摊开在笼屉上,大火蒸30分钟即可。蒸好的焖子可以趁热蘸着酱汁吃,热乎乎、香喷喷,味道浓郁;也可以放凉之后切成薄片,稍过热油煎炸,配蒜苗或花肉翻炒,咸香焦脆,好吃可口,多吃不厌。在家乡,有这样的说法:谁家要是做不出来好吃的焖子菜,千万别称自己是禹州人。

禹州的红薯家族

       读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明白了山东高密东北乡的高粱就是高密人的魂,既可果腹,又可酿酒,孕育了一方水土一方人。而红薯家族,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禹州人的魂,朴实低调却又重要到不容忽视,深深地植根在禹州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滋养着禹州人的胃,连接着禹州人的心。

禹州的红薯家族

(本文来自http://www.zymptv.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上一篇:鸡公山风景区2019迎新春联欢会暨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浓情上演 -------------下一篇: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调研芒砀山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