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返回主页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发布者:中原名片 发布时间:2019-10-30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研学旅行让孩子们行在路上,收获知识,增加阅历,启迪智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近几天,黄河三峡迎来了开封和济源研学旅行的孩子们。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在母亲河畔,孩子们聆听了母亲河的文明历史。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黄河流域是中国原始先民最先生活、繁衍后代和文化的地方。在黄河沿岸,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农耕技术、纺织技术、冶炼、历法、文字、律法等文明,并沿着黄河流域向全中国辐射传播。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周易》、《尚书》、《论语》、《道德经》等等,大部分都产生于这一地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也发生在黄河流域,历史上夏、商、周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王朝的都城或核心区域也都在黄河中下游或黄河支流上。所以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沿着历史的足迹,孩子们了解了黄河三峡的治水历程。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黄河母亲哺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但是,也因为洪水泛滥和泥沙淤积等问题,给沿岸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历史上,中华民族与黄河做斗争的历史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黄河三峡便是鲧禹父子接力治水的地方。伯鲧采用“水来土屯”,即“堵”的办法治水,致使上游大量村庄良田被淹没,滔滔洪水危及下游,天下几成泽国,后来伯鲧在鲧山报剑身亡。其子大禹子承父业,吸取父亲治水教训,疏堵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千百年来,历朝历代,为了征服黄河,堵堵疏疏,疏疏堵堵,然而,黄河决口泛滥,成为历史上改朝换代的重要因素之一。直到今天,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成了小浪底工程,采用以堵为主,疏堵结合的办法,使黄河变害为利,造福人类。小浪底的千顷碧波倒灌九蹬莲花山下,这个千古之谜终于大白,意即治水者治天下。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怀着激动的心情,孩子们倾听了陈谢大军抢渡黄河,保卫延安的红色故事。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黄河三峡依山带河,为战略要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既是八路军太岳区南部、太行区西部的天然屏障,又是人民解放军通往陕甘宁和国民党大后方的重要通道。1947年8月,为配合刘邓大军中原突破、挺进大别山,中央决定由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20日,渡河部队东路在济源长泉渡口附近集结,22日深夜,开始了渡河作战。为部队开路的数十名济源留庄民兵,腰系葫芦、荷枪实弹,跳入黄河水中且战且泅,直抵对岸,很快炸毁了敌人碉堡,民兵船工更是前赴后继,为部队撑船。正是有了当地英勇的济源民兵作急先锋,渡河部队很快突破了国民党黄河南岸防线。随后十余天,太岳兵团10万人马,在济源人民支援下胜利渡过黄河,挺进豫西。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随后,孩子们登上游轮,穿行于母亲河的怀抱,饱览大河风光。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乘高空缆车,孩子们去桃花岛看参观百姓树,了解姓氏起源,追寻祖先根源。并登上八角山,一览众山小,看壮丽山河。

两万孩子在黄河三峡的研学收获

       在水上乐园,孩子们尽兴地体验并挑战了各种水上项目,彼此团结协作,最终挑战成功!

       开心、快乐、感悟、成长,孩子们的研学旅行,满满的都是收获。


(本文来自http://www.zymptv.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上一篇:鸡冠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召开十月份工作总结暨秋冬季工作动员会议 -------------下一篇:河南内乡县衙:我国衙署文化研究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