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林州首映式在好莱坞影城举办,市委书记王宝玉同志出席并讲了话,号召所有林州人团结起来,宣传好红旗渠电影,传播好红旗渠精神。
作为电影总策划的宝玉同志和建铎同志,对这部电影寄予了厚望。通过近四年时间,从最开始提出概念、理出思路、勾出梗概、拉出框架、编写文案、组织研讨、形成剧本,到组织剧组、筹划资金、动员力量、现场拍摄,一直到后期制作、审核、完善、定稿,从策划层和决策层而言还是比较满意的。
如果仅仅有爱心,没有爱力,再好的想法也是枉然。李正伟作为导演,做了一件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事情,因为开始都考虑的很简单,就像当年引漳入林提出要“大干八十天,引来漳河水”一样,没想到修建红旗渠一干就是十年。事情往往开始都因为热情,最终成功却是依靠理性和坚持。
一剧在一本。《大国工匠》小说讲的是天河故事,以红旗渠为背景,大胆地进行了艺术探索。改编成电影,剧情就撇不开红旗渠人物,几轮反复,几易其稿,本子才得以确定,这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林州本地导演李万兴同志也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拍电影过程中,剧组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白志迪老先生拍雨戏、夜戏,几次感冒,在老艺术家爱人的陪伴下,硬是挺过来了,这部戏的劳动强度是其他一般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拍摄过程中有老乡送水的,有背着猪肉去探班的,有半夜去送加班饭的,庙荒的贫困户郝心英大晚上大冷天熬好了热小米粥送到了老皂角树下,这些都体现了林州人的大爱情怀。
最终出炉的电影现已由中宣部批复了公映许可证,林州的首映先由林州市四大班子和各镇办各单位负责同志集中观影,观后大家普遍反映电影拍得好,超出了预期。
市人大副主任李承毅同志在影院坐我旁边说,过去纪录片展示了林县苦、林县难、林县穷,这部电影展示了新时代新林州,从年代戏大营救场面体现震撼、体现修渠艰难、体现人文情怀。现代戏美景诱人,城市靓丽大气,红旗渠飘带触及心灵,滑翔运动结尾放飞梦想,大峡谷雄险奇秀融为一体,观影中几次落泪。
市政协呼明山主席审查片子时就已经看过,这是第二次观影,本来计划看一会儿就回去,但他说被电影戏里的情节拉住走不了,泪水浸湿了脸庞。还有罗振方常务市长,不断表示,拍得真不错。
许多人多年没有走进电影院,这次真没想到能看到红旗渠电影。电影结束了,许多同志还静静坐着,久久不愿离去。政协孙永红副主席今年参加市管班,他和公安局赵峰局长一样,也曾经审过片子,也计划看个开头就回去,观后他们说,入了戏后就不愿离开影院。导演李正伟插了一句,这部电影不看三遍品不出味道,走的是国际快节奏路线,许多情节需要细细品味。
回单位的车上,市人大副主任李正谈谈到,几个细节可以更好一些,不过已经很不错了,年代戏和现代戏处理起来有大胆的创新,是主旋律电影的精品之作。石山青在朋友圈留言:不知道为什么,几次流下眼泪。万语千言,不知如何表达,只剩下一句话:归来仍是少年!
《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的出世不是个人的事情,她代表了人民,代表了一种精神,如果有一点点私心在这项伟大事业面前都显得渺小,扭扭捏捏不是太行山人的脾气,有创新有创意有意思有意义有效益,用团结推出影响,用电影提升人气,有了人气,诗与远方的田野还会寂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