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关于黄牛寨的来历有多种版本。由于当地大多数人都不知黄牛寨的历史渊源,故有因山势象黄牛而名说;有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黄栌树而名说;还有西汉王莽撵刘秀之戏说。当面对媒体和游 客的探询时,更爆料出许多牵强附会的版本。因诸多版本大都无史料可佐证,多为民间传说而已。
现有竹林李氏全字辈李全甲老先生(2019年谢世)珍藏祖传《李氏家族轶事》一书,由于年代久远,纸质脆烂,手触即碎。李老先生不忍祖传文化瑰宝毁没于历史烟尘之中,生前倾力抢救性地把书中勉强能看清的章节,手抄集成三册,名曰《竹林李氏记载》。
李全甲老先生于晚年又将手抄本转赠给91岁高龄的老教师李治业先生。李老先生耗数年心血,将手抄本全部编入《乡愁汇》一书,意在传承竹林历史文化,使竹林的子孙后代不忘乡愁,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书中《南走三十里没出村》一文,详细记载了黄牛寨的来历、建寨时间及元朝末年元兵血洗竹林村、乡民到黄牛寨躲避兵匪战乱的史实。后历经元、明、清500余年间,兵荒马乱、盗贼猖獗、朝代兴衰更迭、百姓山寨避祸及多次重修山寨等历史沧桑之变,铸就今日古寨风貌。读来颇感与史实相近,可信度稍高。
《南走过里没出村》故事讲述人是竹林李氏先祖李应星。
故事是当年李应星的爷爷讲述的。
故事梗概如下:
明朝正德三年(1509)年,竹林李氏始祖李权南山打猎,回家途中,路遇饭店掌柜王三双。
王三双向李权讲述了元朝时期竹林百姓抗击元兵侵扰,建黄牛寨避难的故事。
元朝时,竹林沟住着一个员外大户,叫柳清廉。柳家家业广富,北至云蒙山(今伏山)南朱砂坡(今茶庵。因伏山南坡岩石为红色,所以叫朱砂坡),南至迎风水(今慈云寺景区电力宾馆东南一带),南北三、四十里之内都是柳家的地。
元末至正四年(1344)年,旱灾蝗灾并发,由于饥饿和瘟疫,人死大半儿。当时,元朝统治政治腐败,盗贼四起,到处兵荒马乱。
这一年,有一个从南方来的青年叫黄拗,因嫂子被元兵侮辱,他哥杀了元兵。案发后,一家八口被元兵杀了七口。因青年当时没在家,才躲过一难。一路逃难,来到竹林,被柳员外收留,作为家人在柳家帮工。
黄拗长得眉清目秀,身材魁梧,身强体壮,力大无穷,干活像牛一样卖力,对人又忠诚,把柳员外的整个庄园管理的有条有理。于是柳员外就把黄拗收为义子,改名叫柳黄牛。
后来柳黄牛见当时的形势,朝廷腐败,赋税苛政,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盗贼四起,世道很乱,就向柳员外建议,利用我们这一代山高林密的地理优势,建山寨躲避兵匪战乱。
经过两天的南山考察,最后选定在山巉岩(现黄牛寨的东坡、南坡和西坡一带)建寨。因那里地势险要,三面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决定在那里南边山坡上就地取材,用石头建房子,住人或做仓库,东边和北边垒寨墙、建寨门,左右两边再建两处房子,给护寨人员做值班房。寨墙建起后,然后再在墙上多堆放雷石,以防元兵或匪徒来攻寨抢东西。寨内再建几个蓄水池,以供寨内人员生活用水。最后确定让黄牛领工,要求四个月把寨建成。
规划好后,不日即组织民工,组成建寨队伍,浩浩荡荡来到山上,开始了山寨建设。
数月后,山寨如期竣工。柳清廉又亲自为山寨取名为“鞑宿寨”,西边的蝎子沟(现在黄牛寨牛尾处)改名为“鞑宿沟”。
为什么取名为叫“鞑宿寨”和“鞑宿沟”呢?原来,元朝末年,元政府推行严苛的民族歧视政策和残暴的统治,派由少数民族鞑靼人组成的蒙古鞑子兵,对家家户户实行监视管制。这些鞑子兵为非作歹,无恶不作,老百姓非常痛恨。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节,月饼里边藏纸条,约定同时起义痛杀鞑子兵,获得起义成功。柳员外为山寨取名“鞑宿寨”,意为表达从此鞑子兵匪战乱止息,国泰民安之意。
山寨建成后,柳黄牛又向柳员外提出建议,排兵布阵,进一步加强山寨的管理。为了及时了解山外的信息,掌握元兵的动向,柳家分别在柳店洼(现在大尖谷堆下)开了一个饭店,叫柳家饭店。在北山朱砂坡(现镇北街茶庵岭处)十字路口开个饭店,叫马灵饭店(因柳员外的管家马灵在管理)。在西边冷口(现后寺河牛尾峰处)开个饭店,名为王家饭店(因柳员外的亲戚王年管理)。此三家饭店虽各有名号,但实际都是柳家所开,名为饭店,实为打探消息的联络站,有点像水浒传中汗地忽律朱贵的角色。
后来有一天,柳黄牛见几处官道上元朝的骑兵频繁经过,立即建议柳员外赶快收拾家中细软,携家人上山寨躲避。
就在当天夜里,元兵突然扫荡了竹林周边的多处村庄,火烧柳家饭店,血洗竹林沟员外府。柳黄牛组织家丁,奋不顾身与元兵拼杀了一夜,13名元兵全部被歼。全庄战死30余人。柳员外及家人,儿子刘永平、刘永安战死。柳黄牛在元兵马队中来回冲杀,身负20余处重伤,被抬回山寨后牺牲。最后,柳黄牛在弥留之际,留下信物,安排柳员外三子、四子柳永福、柳永贵和侄子柳文成到南方苏溪避难,远走他乡。
后来,直到大明洪武年(1369)年间,永贵和文成从南方回来,才把柳家坟从夕阳坡搬到蝎子山(现长寿山五连池沟口)风光大葬。把柳黄牛的坟也从东寨门里起出,埋到了蝎子山。
再后来,永贵和文成都回到南方去了,几年只回来上次坟。柳家的地和财产都不再过问,年年上坟都由他外甥柳文华后代回来。
再后来,为了感恩柳员外一家对全村人的庇护,年年清明节和十月一,这山上一带,不管是姓张、王、李、刘的,回村上坟时,都要给柳家的坟也挂挂纸,烧摄箔。为纪念柳黄牛抗击元兵,护卫乡亲,英勇杀敌的精神,山上的“鞑宿寨”也改名叫黄牛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