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景区:【散文游记】游十里画屏,寻道教遗踪
发布者:中原名片 发布时间:2022-03-18
本篇选录当代咏赞老君山散文游记,或探秘老君山老子归隐踪迹、道教文化渊源,或描绘老君山山水胜景,或咏赞老君山辉煌新貌,展现了老君山一幅幅人文、山水画卷。
游十里画屏,寻道教遗踪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我们从红尘的最深处走来,跋涉万水千山,只为赶赴一场约定,一场和某地的约定。所以,在这个三月,牵一簇山花,相约老君山,同游十里画屏,追寻道教遗踪。
老君山,八百里伏牛山主峰,两千年道教圣地,海拔2217米,它以冲天之势,屹立在群山之巅,饮霞吞雾,历经千年,而盛誉不衰。这个钟灵毓秀,碧水丹田的古老圣地, 总是带着淡淡的墨色,闯入世人眼中,仿似几百年等你而来的故人,散发着淡淡的禅香与思念,熨烫行人疲惫的心灵,让心好好的休息……
庵峰镶住户,清溪破村土;奇山纳古木,晨钟催暮鼓。乘坐中灵索道,从灵官殿至中天门,开始步行。一路山,峰林秀美,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已是三月中旬,山花似是不甘寂寞,一个个都开始崭露头角,含苞待放,欲语还羞,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细细地洒在石阶上。这样好的景色,当然不能淡然辜负。悠闲地行走在林荫步道,尽情的享受着这一份自在优雅与安详宁静,这一刻,滴滴答答的时光仿佛停止了一般。柔软的风,七彩的云,娇媚的花草和清朗的阳光……似乎来到这里,便可以相忘于江湖,丢掉纷芜的过往,专心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洞天福地”是道教中“仙境”的象征,以山为主景兼有水。“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 “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道成仙。听闻导游如此说道,煞是羡慕那些居住在老君山的原驻居民,便不想再离开。
每天清晨,老君山的山水生灵总会在已经敲响了的两千多年的钟声中醒来。救苦殿, 原建于唐代,清末时被火烧,甲申年又集资重建了如今的新殿。步入殿内,大理石铺砌的塔殿,层层叠叠的佛龛,如同缘浅缘深的宿命,看透世间秋月春风的轮回。而塔内墙壁上的清凉装饰,则映衬了圣殿里的静穆与庄严。隐在角落里的房檐上雕刻着各种珍奇异兽、奇花秀草,它们被如流的时光洗涤,却依旧栩栩如生,明妍夺目。檐角上的铜铃摇荡着时光流逝的清音,但却总有人在铜铃前追寻往日时光。
在救苦殿内跪拜祈祷,感受着这一刻心灵内的空灵与平静。是香火的熏染,让残瓦凝重如黛;是梵音的低唱,让阁楼清淡如洗。一道重门,几扇木窗,还有那渐渐凉了的茶,掩映的是古人的背影,呈现的却是今人的叹息。
穿行在山林路径,两岸的苍松古柏,因浸染了老君山的香火,也做着充满玄意的沉思,钟鼓唤醒还在迷失的魂灵,沉香浇醉原本浮躁的思想,此时的老君宝刹已为你开启了朝圣的重门,展示着洁净无尘的风景,也讲述着千百年间的风雨故事。当年,老子选择在此隐居,想必并非偶然,若真偶然到此,我也相信,那必是缘分。
不知不觉中,已登至顶端,周围云雾缭绕,如仙境般,山间的云雾变幻多姿,灵动明净,透着莹莹的黛青色,天空是让人感动的蔚蓝,空气里都含着纯净的味道。挥洒间, 是天地无边的灵气。云和雾,在画里浓淡相宜。连绵的是山,无边的是水,温馨的是那些古刹,是山路边的一簇簇春花……远处,那些沉睡在午后阳光里的民宅,带着朦胧的醉意,好似浓郁的山水墨,缭绕在云烟中,化也化不开。
站在金顶的栏杆旁,不断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肺好似被水雾滤过一般舒服。周围的云很低,似乎你一伸手,便可以采撷你想要的那一朵。眺望群山,蓝天之下,云海之中,令人心里顿生一份清远和空灵。仿佛大千世界,万物幻灭,都容纳在其间。这世间, 再没有一种高度可以将其超越,再没有一种襟怀可以将其企及。
老君山,这座菩提道场,就似一位隐士,宁静致远,风轻云淡。它随意的便将自己装订成了一卷舒缓的岁月,供世人平静的品读。而我读懂了!(周向毅)
(本文来自http://www.zymptv.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到鸡公山看老别墅(一)——李立生的牯岭梦·发现鸡公山 -------------下一篇:
鸡公山景区|2022年工作部署暨5A创建迎检推进会顺利召开